图片新闻
聚力研制深海装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胡问鸣出席“走进央企 创新组歌”蛟龙行活动并接受采访
时间:2016-06-02 阅读次数:755

    6月1日,由中宣部发起、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走进央企•创新组歌”系列活动第七篇章在厦门奏响,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出席活动,并与十八家主流媒体记者一道登上刚刚完成2016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从西北太平洋返航抵达厦门的“向阳红09”号工作母船,近距离参观并亲身进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还接受了记者采访。

    胡问鸣说,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总书记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并且第一次明确提出“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从“深海进入”到“深海探测”,再到“深海开发”,是总书记为我们描绘的深海“三部曲”。中央企业是遂行党的政治目的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经济组织,响应中央号召、落实中央要求、实现国家最高目标是央企的使命和责任。走向深海,装备先行。作为海洋装备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中船重工必须以服务国家深海战略为己任,发扬舍我其谁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主创新、主动作为,在深海装备领域不断突破,研发、设计、制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深海装备来满足国家需求。

    胡问鸣说,总书记强调,创新要能够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要使十三亿人过上幸福生活,就要走向深海和远海进行资源开发。总书记的深海“三部曲”,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就是“深海进入”。全球大多数海域都是3千米至5千米的水深。目前,中船重工正在研发的4500深潜器,正是兼顾了这个水深、为实现“深海进入”目标而打造的。4500深潜器绝不能定义为一个实验室产品,我们不是在搞一个实验型深潜器,也绝不是在完成一个成果,而是在研发最终能实现工程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将来,我们要让若干个4500米深潜器走向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公海,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现在,我们的深海探索才刚刚开始,先要解决进入的问题,然后通过探索不断开发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

    胡问鸣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们的海洋装备技术实现了从跟随到并驾齐驱的跨越。过去主要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这个老路不能再走了,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要有志气把世界先进国家甩到后面去。现在,我们的7000米级载人深潜器世界第一,虽然还没有被超越,但是差距不大。要志存高远,向世界顶峰冲击,争取在10000米载人深潜器研发上走在世界前列,开创新的先河。

    胡问鸣表示,中船重工把深海开发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将举全集团之力,汇聚全中国、全世界智慧来服务国家深海战略,同步开发并形成“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装备谱系,为实现海底油气能源、可燃冰等资源开采打造利器。目前,集团每年拿出一百多亿资金投入研发,今后还将通过基金等方式募集社会资源,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立项一步一步向前走,主动作为,担起实现国家深海战略的责任。

    胡问鸣还就蛟龙号的应用、4500米载人深潜器研制情况以及集团公司将如何强化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等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有关专家详细介绍了蛟龙号技术创新亮点,以及在海洋开发、海洋科考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成果。

    中船重工副总经理杜刚、董事会秘书刘郑国、总经济师刘悦,有关部门和七〇二所、七二五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