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张广钦在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时间:2014-08-15 阅读次数:3142

各位代表:早上好!

首先我感谢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会员、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单位的领导和代表,有你们的支持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得以顺利召开,我也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代表第四届协会工作班子向大会汇报工作。

我们这个班子是从2006年开始,已经连续两届八年在协会工作了。这八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船舶行业百年不遇的市场景气年代,我国船舶工业抓住了这次历史机遇,取得了高速地发展,实现了造船大国的阶段目标。造船产能突破了八千万载重吨,最高年份的造船产量也突破了七千万载重吨。做大为进一步做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船舶工业这一巨大进步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届各地政府对船舶工业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各造修船集团、企业、设计科研院所、各类服务性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国有企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合力促进的结果,是近百万造船人汗水的结晶。在这个少有的历史阶段里我们能在协会工作感到十分幸运,我们所做的贡献是微薄的,我们由衷地感谢方方面面对协会工作的支持。首先,我代表协会对国家国防科工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政府领导机关表示感谢。国家国防科工局是我们协会的行政主管领导机关,代表政府对协会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帮助协会疏通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审查批准协会换届的主要领导候选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船舶工业行业的政府归口领导机关,对协会的具体业务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指导。民政部是协会的政府主管部门,年检、注册、登记工作和对协会的评级考核工作都为协会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同时我也代表协会感谢船舶工业和船舶重工两大集团,你们是我们协会的主要支撑,许多工作我们也是依靠两大集团的业务部门和所属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当然我们也感谢中远、中海、中外运长航等央企大集团,给我们工作也提供了许多支持。还有众多的地方企业、民企等等,都为协会的工作做了贡献,正是你们众多的会员单位,既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我们的依靠,有了你们的支持,协会才能正常的开展工作。

协会按照章程每年都召开了理事会,向理事们并通过你们向全体会员报告工作,这次会上我们也印发了协会2013年的工作总结。具体的工作事项我就不一一再列举汇报了,这里我把协会的重点工作做简单归纳汇报。

协会是一个社团中介组织,没有审批事项的权利,也没有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协会工作的宗旨就是服务,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平台和通道,共同营造有利行业发展的大环境。我们协会把业务工作定位在民船产业的发展上,主要有造、修船、海洋工程和配套的设备制造等等,没有涉及军船方面的业务。我们利用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和一些机构共同分析世界船舶市场行情,进行一些专业的调研活动,我们利用信息统计系统收集行业的运行数据,通过船舶报刊、信息网站等发布行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提供给会员单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参考。使大家掌握世界航运、船舶市场的大局、发展趋势指导本单位的具体经营决策。收集和发布信息是协会主要的工作。这次会上我们印发了三份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和最近协会与日、韩交流的有关资料供会员单位参考。

政府在出台关于船舶行业相关政策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和组织座谈,收集各方意见、反映等工作,协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协会这几年多次参与国务院领导和部委领导主持的会议,参与编制中长期规划,十一五、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的讨论,还有最近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起草过程中的讨论。我就代表协会参加过温家宝总理主持讨论船舶工业中长期规划的总理办公会;参加过张德江副总理主持关于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文件发布前的讨论会;参加国务院副秘书长或发改委主任主持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向领导汇报行业的情况,提出具体的诉求。例如最近马凯副总理两次调研船舶工业情况,协会都派王秘书长自始至终陪同,参加座谈。还有最近出台对航运、造船影响都很大的淘汰老旧船舶鼓励政策和新造船舶本土化设备采用率自主审查政策,协会自始至终和船东协会等密切配合,不断提出意见,修正政策中的具体措施,实施办法,使这些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促进了国内船东加快更新的步伐,也为造船企业获得国内订单、配套企业承揽任务做了不少工作。协会还经常针对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带倾向性的问题专题收集企业的意见,以行业的名义上书国家部委、人民银行等领导机关,反映企业的诉求,为政府部门出台具体规定和政策提供参考建议。例如要求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优惠的信贷,争取国家对航运企业的支持,促进航运、船舶行业共同发展,以及STX违规在大连建厂等问题,协会都及时向政府报告行业的诉求。

协会充分认识到我们后发展起来的造船大国与传统老牌造船强国、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体现在市场份额、具体船舶产品订单上的争夺,还体现在话语权和游戏规则的制定上。协会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频繁出台的工作。例如在满足PSPC要求的宣贯和培训工作中,尽管协会自身财务不宽裕,仍然出资帮助611所组织起PSPC检查员培训班,推动了全行业的应对工作。又由于我国经培训考试合格的PSPC检查员身份得不到认可的问题,协会还主动和国外船级社沟通,促进他们进行认证,使PSPC各阶段生效实施时,国内大部分骨干船企能满足规范要求。在应对CSR、后面HCSREEDI、船舶陆上建档、舱室密性试验等新规范新标准出台的过程中协会和中国船级社始终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工信部领导的应对贯彻领导小组工作。

最近协会又和船级社一起组织了经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委批准的全国范围的宣传培训工作,已经在北京、华北、华东几个片进行了大范围的培训,参加者十分踊跃,也得到了参加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协会还和中国船级社共同组织了技术委员会,请船级社的专业人士介绍海事界新的动向、新的要求,这些都是为了推动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增加投入,开展绿色、环保新船型的开发,满足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要求,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去争取得到船东认可的节能、降耗的新船订单。协会还十分重视代表行业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这几年协会成功举办了二次以中日韩为主的亚洲技术交流活动(ASEF),和南通市一起成功召开了中日欧韩欧美五方的造船高峰会议(JECKU),协会举办国际会议,国家国防科工局帮助我们办理了政府批准文件。协会每年和日本、韩国造船协会进行互访座谈,与欧盟造船组织也加强了沟通。多次组织企业到境外参加ASEFJECKU会议。还有参加大型的国内外相关会展,双边、多边的交流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全球的市场行情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同时也加强了与世界各地配套、上下游企业的联系、沟通。

在上一轮市场景气的年代里,各地方和许多企业都想加大对造船、船舶配套的投入。市场出现转折以后又都要提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举措。许多省市和沿江、沿海的区域要求协会帮助一起清理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协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参与不少地方发展规划的讨论、制定工作。也承接了不少集团、企业和地方主管部门提出的一些课题。总的来说,协会按照科学发展观,按照发改委、工信部制定的全国船舶工业规划布局,向各方面介绍船舶市场行情、运行规律,提出相关区域发展的具体建议。另外当企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协会从行业的角度帮助疏通、证明,协会都是积极为企业服务,如反映税收不合理的情况,办理特殊许可的事项,还有帮助企业参加荣誉评审、申报等等,协会都是无条件帮助企业办理。

协会也特别关注配套业的同步发展,应国内低速机厂的要求,协会代表国内低速机引进方与两大专利方进行交涉,要求他们遵守许可证引进协议中 的EA规定。维护我方的利益。协会也多次为国产主机装船做船厂、船东的工作。在一些开明船东、船厂的支持下,帮助低速机厂承揽任务。像扬子江万箱集装箱船采用中船三井的主机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当然也有做不少工作还是不成功的例子。协会前年组织了海工分会,每年都让海工装备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希望进军海工装备的企业防范风险,理性发展。

协会也比较重视行业里现代造船模式的推进工作,在工信部的领导下建立了专家指导组,组织了不同类型企业的交流活动,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发布了指导意见,制定了评定标准,选择典型进行经验介绍。在这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协会感觉到当前造船企业的用工制度,尤其是较高比例地使用外包工的问题,成了阻碍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的深层次问题,也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协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江苏科技大学专门召开了劳动用工问题的交流会,介绍一些成功的经验提供各企业参考学习。尤其是南通中远川崎把劳务工编到自己的班组里,和正式职工共同进行管理,改变与外包工队伍结算的方法,把给劳务工的工资直接发到他们的个人卡里。把管理落实到基层,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了成本。这是我们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南通中远川崎的实践,为我们解决劳务工问题指出了方向。

随着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他们将更多地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协会也承担起更多的工作。新规范、新规则、新标准的培训工作,是今年工信部交给我们协会和船级社比较重要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了。另外关于贯彻“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工作,工信部已经明确企业申请上报以后由集团和地方进行初评,协会和船级社组织行业专家进行复评然后交工信部审查,决定公布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白名单),企业都很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这将是政府扶优扶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举措。协会为这项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聘请了60多位专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程、细则,决心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做好,连工信部苗、苏两位部长都关注这件事。还有为贯彻“船舶技术和船用设备自主化审查实施细则”也是协会和船级社共同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推进老旧船舶淘汰和造新船的优惠政策。我们今年以来正积极承接好这些交给协会的工作。除工信部外还有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也有不少具体的事项需要协会帮助调查研究、进行质询,我们都努力从有利行业发展,有利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协会还加强了与船东协会、拆船协会、钢铁协会的联系,和造船学会也是好伙伴。

虽然我们做了以上这些工作,但是协会人手少,能力有限,为行业发展所做的贡献还是微薄的。

在八年二届的工作中,我们认真回顾,感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一些想做而没有做好的事情,借此机会也简单回顾汇报几条。

在上一个市场高峰的年代里,协会从造船市场波浪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出发,对当时非理性地增加投入,大干快上的局面十分担心,一再地呼吁不少地方不要盲目投资造船基础设施项目,仅从各地的规划数量分析,已经远远超出实际需求。我们不断地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到处参加各地的规划座谈会泼冷水,甚至提出严厉的批评,但是无法阻止各地发展造船的热情。协会也没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协助中央政府遏制造船产能迅猛扩张。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市场发生了无情的逆转,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成了行业里突出问题。船舶行业被列入全国五大突出产能过剩的行业之一。银监会下通知,不少商业金融机构收紧船舶行业的放贷、开保函等,使一些能够获得订单有还款保证和能力的企业生产经营也受到了影响。协会不赞成把船舶行业也列入其中,发改委胡祖才副主任专门到协会来听取过意见,但是一些部门和领导坚持把船舶列入其中。

在上一轮订单十分充足的时候,国内主机厂能力还有缺口,形势发展到了一机难求的状态,日、韩主机企业乘虚而入。经过这些年的投入,国内主机厂逐步形成了能满足国内造船市场的能力,但是日、韩主机企业仍然利用他们的低价实力向我们造船企业进行销售。虽然我们船协受十多家低速机厂的委托,和两个专利厂商交涉,要他们遵守许可证引进合同的EA规定,来阻止境外柴油机厂商的倾销,扶持国内配套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阻止主机进口的努力一直收效甚微。要不要启动反倾销,或用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阻止进口主机,政府部门的意见也不完全相同。在具体项目上,船厂有时迫于船东的压力,也有价格上的问题,不选择自己集团生产的主机,却选择进口主机,曲轴也有同样的问题。协会也很担心,一旦国内主机厂发展规划受到冲击,将来造船、配套发展不协调,船等机、机等轴,受制于人的现象又会重现。

另外在上一轮市场景气的时期,协会也没有抓住机会,建议企业修改合同法律文本,特别是仲裁条款,把大多数在伦敦仲裁的文本引导船厂,改在香港或其他第三方来进行,扭转在伦敦仲裁绝大多数败诉的被动局面。前年我们召开过船厂在伦敦仲裁的法律问题研讨会,现在再想要变更,时机对造船方不利。还有在市场发生变动的时期,协会推动行业自律的工作也做得不够,企业间低价承接任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不少会员企业很有意见,协会也难以参与协调,总体上我国无论是造船、修船还是海工产品价格偏低的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协会受财力和人手的影响,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我个人相对偏于保守,对开展有偿服务心有顾虑,开会、培训都尽量不收费。事实上也限制了协会开展更多更广泛的活动,协会服务于企业的面还有限,特别是中小企业得到的直接服务就更少。协会对会员的管理基础工作也薄弱。虽然在民政部的社团评级中,我们获得了4A级的荣誉,但是还有很大差距。前一阶段有一些地方或企业希望协会能给一个牌子,如“某某基地”、“某某配套工业园区”等等。我们总觉得协会权威性不够,好像这是政府的权利,又怕搞乱了,没能满足地方上的一些要求。总之,协会工作还有很多可以干而没有干好的事情,欢迎会员提出批评,供下一届协会借鉴。

最后我特别想说的是我国船舶工业在产量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能排在世界前列,但是我们整个行业在对外争取话语权方面还很不够,我希望下一届协会能在政府领导下,和大集团联手,在走出去,参与国际海事,国际造船组织的活动以及和日、韩、欧多方面进行交流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谢谢各位八年来的支持和理解,做得不够的地方也请各位包涵了。中国船舶工业已经处在向更高远的目标迈进的新起点上。我相信新一届协会工作班子依靠广大会员单位的支持,一定会比我们干得更好,我国船舶工业一定能实现真正做强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是我们这些一辈子为船舶工业服务和为之奋斗的人的梦想,当然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谢谢大家了。不当之处欢迎批评。

                                                                                                                                                 2014年813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