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
DNV GL海事部大中国区总经理:坚定走数字化之路
时间:2020-07-24 阅读次数:2962

日前,DNV GL高级副总裁兼海事部大中国区总经理科莱(Norbert Kray),就DNV GL全面积极应对COVID-19影响、进一步加快数字化研发进程、为海事界提供多种数字化解决方案,接受了《中国船舶报》记者采访。

记者:DNV GL数字化发展战略目前的情况?

科莱:几年之前,DNV GL就制定了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开启了现代化和数字化船级社的转型之旅。COVID-19则加速了这一进程。我们说COVID-19犹如涡轮增压加速了数字化的发展。具体来说,因为COVID-19,一些现场检验由远程检验替代。另外,我们的验船师之前在办公室工作,在电脑前审阅图纸,转化为居家工作,无论何种工作方式,工作效率都没有受到影响。特别是在2月、3月期间,我们都没有因为疫情而影响服务客户,受到了好评。这得益于我们之前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无论是在家办公还是远程检验,或是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客户的沟通,都运行良好。

此外,DNV GL创新推出海事行业感染预防认证服务。具体来说,DNV GL发布了专为海事行业量身定制的感染风险管控认证服务CIP-M。该服务的发布旨在帮助海事行业在COVID-19或其他新兴病原体的影响下,更好地做好恢复运营的准备。云顶邮轮集团旗下星梦邮轮“探索梦”号将成为全球首艘获得CIP-M认证的邮轮。

随着COVID-19危机的逐渐平稳,全球经济正在逐渐恢复。对于邮轮业,保证乘客的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尤其是当前的形势下,这一任务更为重要。为了帮助邮轮行业恢复安全的运营,DNV GL开发了CIP-M认证,这使其能够证明自身已经建立适当的程序和体系,可以预防、控制和减轻感染风险,从而保护乘客和工作人员。

COVID-19危机对海事行业,尤其是邮轮业的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但我们希望,通过如CIP-M这样的创新服务,可以帮助邮轮行业重新起步,让乘客和船员们确信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已经就绪,用于加强本已严格的邮轮行业健康和安全标准。

记者:DNV GL在推动海事业技术发展和加速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科莱:DNV GL在中国与业界很多合作伙伴通过联合开发项目来推动海事业技术发展和加速转型。今年以来到5月份,我们已经完成了10项联合开发项目,目前仍有22个项目在进行中。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5月份我们在JDP项目上的投入增加了50%。这些项目大多有关可替代性燃料包括气体燃料,还有气体燃料供应系统,也有关于智能船舶的,这也印证了我们海事业面临的去碳化和数字化两大转型趋势。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新造船项目是双燃料的,使用气体作为燃料。气体作为目前唯一可行可获的燃料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船用主要燃料,能有效降低15~20%温室气体的排放。

但是气体燃料这项技术,就目前来说对于新造船还是比较大的一项投资。在当下,尤其需要对成本的考量。但是至少在新造船阶段,通过”Gas Ready”在新船的设计阶段就为未来改装成使用气体燃料做好准备。

记者:DNV GL是如何看待当下航运市场中的LNG动力或新能源动力的呢?

科莱:LNG动力要与技术的成熟度,还有成本相匹配。现在LNG动力的船队成本蛮高的。因疫情影响,成本敏感度也更高了。因此可能先把船做成Gas Ready,所谓Ready就是新船在设计的时候就做好相关系统架构设计。后期如果时机成熟再安装这些设备时船舶上有足够的空间,所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中间途径。

但是长远的,比如像IMO的2050脱碳要求,感觉大家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作为燃料,LNG只是其中的一种,其他的可能还都在研究中。这是未来法规,以及未来竞争力,和现实的投资回报的需求的一个平衡。具体来说跟每家公司所在的每个阶段的精力,包括公司的运营各方面都是相关的。对整个行业来讲,这是一个共同的方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然可能对于具体的船型,比如说现在很多新的船型,大型集装箱船,或者豪华邮轮,已经进行采取这种尝试。

未来肯定有比气体燃料更好的燃料,要取得碳中性燃料目标还需要一个很长的阶段。也许氨气燃料是一个解决方案,电力推动、氢能源等等。目前来看,气体燃料是当前最可行、可得的迈向未来碳中性燃料的一个很好的过度燃料。

我们讲当前可能比较实际的燃料,就是LNG,后面的氨,或者其他的碳中性的燃料,可能还要相当长的时间,但那是以后发展的方向。除了这些,关于燃料的选择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技术上面的改进可以达到减碳的目的。现在整个碳减排已经成为一个行业主要的驱动力。关于优化,比如系统的优化等,这个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大家也越来越重视了。因为这个也是近期增强他们竞争力的一个比较好的手段。

(来自:中国船舶报)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