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栏目
【改革开放40周年】中船印记 | 中船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从历史走向未来
时间:2018-11-08 阅读次数:4398

        这里,曾诞生过我国第一台车床、第一炉钢、第一批新式枪支、火炮和炸药、第一代航天测量船、第一艘潜艇……如今,最新国产万吨级大型驱逐舰、全球最大级别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运输船、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等等,一个接一个“第一”仍不断在这里涌现。
江南造船:从历史走向未来
        机器声此起彼伏,电焊火花飞溅,巨大的船坞中一艘艘舰船正在如火如荼建造,高高的龙门吊上镌刻着“江南长兴”四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座百年老厂的光荣与梦想。

1541675491968244.jpeg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大门


        江南造船的前身是诞生于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时值民族危亡之际,先后有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呼吁以仿造外洋炮舰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李鸿章上奏清廷建议创办机器制造局,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此后,历经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变迁。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船厂的命运也映照着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从1865年到2018年,从工业先驱到现代化造船厂,江南造船一次次填补了我国工业史上的空白,始终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
追梦江南:铸舰深蓝,国之重器
        天高云淡,海风轻拂。去年6月28日,在众人注目下,英姿飒爽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胜利下水。该舰的建造,成为我国大型水面战斗舰艇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标志。

2.jpeg

2017年6月28日,我国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


        “刚工作那时怎么也不敢想象,现在建造这样一艘大船只用一年多时间。”中船集团、江南造船首席专家张国新自1968年来到“江南”,如今在这里已度过了50个春秋,从头发黑亮熬到花白,他见证了江南造船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将新型导弹驱逐舰首舰的建造任务交给了江南造船厂。“江南人”接到任务后上下齐心,历时11年,1994年,被誉为“中华第一舰”的哈尔滨舰112舰交付海军,圆了人民海军从黄水走向深蓝的梦想。
        “建造世界一流舰艇,建立一支强大海军,不但是几代海军将士梦寐以求的期盼,也是几代造船人魂牵梦绕的情结。”张国新指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几幅舰船照片深情回忆,“在建造112、113舰时,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是江南人硬是啃下了硬骨头,攻克了新材料运用,尤其是高强度特种钢材的焊接等多项关键技术。”

3.jpeg

中华第一舰”112舰


        此后,江南造船承担了更多任务,交船速度也越来越快--2013年10月,江南造船第七代“中国江南型”7.8万载重吨散货船实现首船交付;2014年3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昆明舰交舰入列;2016年12月,我国新一代极地科考船正式开工建造;2017年6月,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2018年6月12日,全球最大级别超大型集装箱船正式交付……不少人形容江南造船厂交船速度之快,像“下饺子”一样。
        “从‘十年磨一舰’到‘下饺子’的速度,折射的是江南造船理念和技术工艺的跃升。我们用30年时间,追平了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50年的差距。在建造112、113舰时,我们有很多装备、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但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逐步实现国产化,到现在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张国新有感而发。
        在军品领域,江南造船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强力推动着我国海军装备的腾飞发展。在民品领域,江南造船开发建造了大型液化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享誉国内外的船型。在公务船领域,江南造船建造了“远望7”号航天远洋测量船、“东方红3”号深海远洋综合调查实习船和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
        沐春风而知情浓,观长剑而后识器重。“江南造船”这几个字早已超越了地理意义的范畴,而是代表着国家力量。
        今年4月12日,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拉开大幕,习近平主席在长沙舰上检阅海军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千里之外的江南造船员工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这一幕后沸腾起来。
        “习近平主席乘坐的长沙舰便来自江南,江南人非常自豪。作为一家拥有153年悠久历史的军工企业,江南造船就是要积极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地生根,把江南造船打造成制造国之重器的国之重企,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江南造船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林鸥如是说。
感动江南:造船的节奏,生活的节奏
        9月13日,记者走进江南造船,一睹我国国内自主建造的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的风采。
       红色的船体、白色的上层建筑、萌萌的烟囱……“雪龙2”号的高颜值分外引人注目。但建造的过程,却是异常艰辛。

4.jpeg

2018年9月10日,“雪龙2”号下水


       “这艘船的现场施工难度极大,因为冰区结构的密度非常高,肋骨间距仅350毫米,是一般船舶的一半,焊工在里面施展不开,而且钢板需要加热到70-150摄氏度的工作温度才能焊接,在七八月的高温天,困难可想而知。”“雪龙2”号总建造师陈建新介绍,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江南造船派出了全厂技术水平最高的焊工队伍,工人个个挥汗如雨,衣服全部湿透,一天干下来能喝掉五六升的水。
        造船还是一个连续的工作,计划和节点一旦确定便不能随意更改。“雪龙2”号的建造共分为3个大总段、11个总段、114个分段,如何依次搭载,什么时间安装什么设备,需要攻克哪些难点,都必须进行系统策划。大节点定了后,再倒推分解到每个月、每一天。
       一个个的时间节点,不仅是江南人造船的节奏,也是江南人生活的节奏。“自开始参与建造‘雪龙2’号,就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为了赶节点,我们的团队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雪龙2”号副总建造师、刚刚三十出头的辽宁小伙张文龙说。
        最终,“雪龙2”号创造了进坞搭载4个半月全船贯通、5个半月成功下水的奇迹。
        一流企业讲标准,百年企业谈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江南造船在“悬规植矩、器惟求新”8个字厂训的基础上,又不断总结提炼出“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江南精神是对江南人内在力量的最好诠释,是不断攻坚克难,完成各项重大专项工程任务的精神原动力。它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融入到了日常的生产经营之中。”林鸥表示。
        十年前,江南造船离开黄浦江畔,正式搬迁到长江口的长兴岛。“从黄浦江畔搬到长兴岛上,好比是从南京路搬到了西伯利亚”,这是很多江南人当年最深切的感受。
        然而,百年老厂的精神积淀在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江南”不仅完成了从黄浦江畔到长兴岛地理位置上的跨越,更实现了造船技术质的飞跃。目前,长兴基地包括四座大坞、17座舾装码头,规划纲领为民用船舶年造船能力450万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生产品种最为广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

5.jpeg

江南造船全景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辉煌成绩的背后,是众多江南人给自己、给家人留下的种种遗憾。有人这样写道:“带病工作,错失了治病的黄金时间,以致为自己留下了终身疾患;因工程计划调整婚期、育期,许多青年员工给了长辈‘违约’的印象;顾全了试验,却不能与养育自己的父母见上临终前最后一面、说上最想说的一句心里话……”
        2018年6月3日,江南造船召开“感动江南”颁奖典礼,邀请员工家属参加。“原以为家属会有很多埋怨,可当家属们参观了船厂,了解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后,很多人的眼圈都红了。”林鸥动情地说,“每当首舰出航驶向深蓝,这其中的喜悦和辛酸也只有江南人才懂。”
智造江南:插上新技术的翅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艘船就是一座移动的城市。以“雪龙2”号为例,仅电缆敷设长度就达420多公里,错综复杂的程度超出常人的想象。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精准设计?江南造船正经历一场从研发设计为主线的数字化造船到基于三维数字样船三维体验平台全方位的变革。
        “这里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数字化造船实验室。”江南研究院副院长兼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朱明华指着眼前窗明几净的工作室,言语中满是自豪。“三维建模可有效提升可达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从源头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它将设计者、工程管理者、生产者、客户都融入到三维模型环境中,让他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体验产品及其制造过程。过去工人用传统的二维图纸来施工,技术状态的控制很难把握,可能会有差错。现在工人在建造现场只需手拿一个PAD即可进行施工。”
        今天的江南造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底蕴,更展现出在新时代追求高质量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另一面。

6.jpeg

2016年12月8日,江南研究院揭牌


        2016年12月8日,江南研究院揭牌,组建了包括船舶动力研究室、舱室环境研究室、先进焊接制造实验室、数字造船实验室等多个研究实验室。“江南研究院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过去‘照猫画虎’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从江南制造到江南智造的创新发展。”林鸥表示。
        2018年初,我国最新型的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号船在江南造船厂正式下水。这是全球完整运用三维体验平台进行数字化设计、建造的首艘船舶。
        “如果你留意一下‘雪龙2’号,就会发现船舶外壳的平面线条非常光滑流畅。”“雪龙2”号总工艺师赵振华说。
       这正得益于世界首台复杂曲面船板三维数控弯板设备。该“神器”集成了机、电、液、控、光技术,实现了造船领域从设计到加工的统一数据的贯通,解决了三维曲面船板数字冷弯成形的世界性难题,一改复杂曲面船舶加工完全依靠工人经验的历史,大幅提升了复杂曲面船板和有色金属板材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以往工人需要几天才能加工成形的弯板,如今只需要3个小时。
        “江南造船上岛十年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次‘闯关’,分别是‘批量关’‘转型关’和‘高质量关’。前两关江南人已经在2016年以前成功突破,而突破‘高质量关’,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是江南造船在新时代的重要战略目标。”林鸥表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江南造船将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用当代技术建造当代舰船,给船舶建造插上新技术的“翅膀”,促进江南品牌不断迈向中高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