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两会观察】31省区市地方两会11个点名船舶!有几个你想不到……
时间:2017-03-06 阅读次数:2944
       作为全国两会的“预热”,各省区市地方两会同样不乏看点。
       整理今年31省区市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船舶、海工、航运、港口等船海相关词汇出现在了17省区市的报告中,其中直接点名船舶(造船)的有11个。

      此外,海洋经济、军民融合、邮轮旅游等热词也频频现身。而除西藏外,30省区市的报告中均提及智能制造或先进装备制造或高端装备制造。

      11份点名船舶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要涉及造船、修船、船舶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内容。
      作为造船大省,江苏2016年化解船舶过剩产能330万载重吨,成为31省区市中唯一公布去年化解造船产能具体数据的省份。而在今年,江苏和山东都将化解船舶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了重点工作之一。
      2017年,福建、广西、重庆、黑龙江等省都提出了发展船舶工业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和广西将与两大船舶央企的合作内容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此外,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和海南均提出“深化船舶污染治理”,加强港口生态环境建设;辽宁强调“开展涉渔‘三无’船舶整治行动,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目前海工市场极度低迷、危机四伏,仍然有4省提出在2017年加强海工装备发展。

      在发展海洋经济,带动造船业上下游产业发展方面,海南与广西今年的工作力度最大。海南的政府工作报告设置独立章节,系统阐述了“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工作安排。此外,海南还提出“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延伸油气产业链条”的内容,引发我国海工装备建造企业的极大关注。

      部分沿海重点省份也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等内容。其中,广东还强调“推进海上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邮轮经济,中国选择邮轮出游的人数不断增加,邮轮、游艇旅游业快速发展。海南和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及发展邮轮经济。

      部分省份依托区位优势,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纷纷提出航运、港口、内河航道建设及相关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部分内陆省份提出的政策虽然与船海业并不直接相关,但同样值得船企关注。
      陕西、四川依托固有基础,围绕军民深度融合提出了系列举措。前者希望“用好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建设国家军民融合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示范基地,组建10个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后者要求“围绕航空发动机、核动力、燃气轮机、信息安全等重点产业,启动实施9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打造一批军民融合拳头产品”。
      安徽是唯一一个将“加大重大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省份,并明确“将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范围”。
      河南提出“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供应方式”,对僵尸船企处置或将带来政策启发。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