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工信部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
时间:2016-02-22 阅读次数:842
      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海洋局在京举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座谈会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现有平台和资源,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综合观测监测装备、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化等领域的资源配置、规划制定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通过交流共享、产需协同,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和服务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
      工信部部长苗圩、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出席座谈会并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房建孟介绍了《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合作目标和合作机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主持座谈会和签约仪式。
      苗圩表示,我国经济已经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和责任越来越重。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要求我国尽快提升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的综合实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工信部和国家海洋局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明显的互补优势,此前双方在产业规划、深海安全战略、极地安全战略等制定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努力推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海洋监测观测、海洋科考、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多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双方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深化产需协同,有利于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和使用单位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更加有效对接,从而推进我国海工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制造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相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使得双方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合作步入新纪元。”王宏表示,双方应聚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内容,积极寻求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蓝色经济空间和网络经济空间方面的契合点,探索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密不可分,海洋经济领域的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的合作应该顺应这一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在新时期打造“互联网+海洋”“海洋+智能工业装备”等创新模式,不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工信部规划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等,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政策法规与岛屿司、预报减灾司、科学技术司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与签约仪式。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