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闽船企一季度完成产值35亿元
时间:2016-05-03
阅读次数:722
今年第一季度,福建省规模以上船企在贯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顶住船舶市场形势低迷带来的压力,克服了阴雨天气的影响,全力以赴,实现船舶工业总产值35亿元,开了个好头。
据统计,福建省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首季创工业总产值35亿元,其中出口产值为12.2亿元,完成修船405艘,造船完工79艘,实现应交利税5172万元。
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降本增效。在去产能方面,加快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老厂搬迁,认真研究整合厦门、福州、福安等造船基地资源,全面统筹生产,以创新驱动,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转型。在去库存方面,成立了福建船政海外平台,积极创新融资租赁、设立海运基金等商业模式,努力消化存量订单。在去杠杆方面,加强市场研判,逐一分析订单履约情况,与船东签订补充协议追加预付款,努力回笼资金。在降成本方面,继读开展对标管理活动,采取成本倒逼机制、合理安排生产以及领导干部带头降薪等手段降低成本。
在福建省众多的民营造船企业中,自觉地转方式、补短板、促升级已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一种选择,有些企业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福鼎、福安、罗源、连江、泉州、漳州、龙海、东山等地的民营造船企业抓住渔船更新、改造、升级的机遇,在渔船市场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船舶配套企业发展,这种“产业链效应”也是一季度福建省船舶工业的一个亮点。有一部分民营造船企业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去寻找与自身相适应的产品或合作伙伴,谋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此外,还有部分民营造船企业紧盯民生工程,发挥造船企业的员工团队、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等优势,承接钢结构工程,建设跨海大桥、车站、人行天桥、厂房等。民营造船企业既坦然面对低迷的船舶市场,又积极主动捕捉相关市场信息,进入谋求“先生存、后发展”的新常态。
据统计,福建省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首季创工业总产值35亿元,其中出口产值为12.2亿元,完成修船405艘,造船完工79艘,实现应交利税5172万元。
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降本增效。在去产能方面,加快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老厂搬迁,认真研究整合厦门、福州、福安等造船基地资源,全面统筹生产,以创新驱动,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转型。在去库存方面,成立了福建船政海外平台,积极创新融资租赁、设立海运基金等商业模式,努力消化存量订单。在去杠杆方面,加强市场研判,逐一分析订单履约情况,与船东签订补充协议追加预付款,努力回笼资金。在降成本方面,继读开展对标管理活动,采取成本倒逼机制、合理安排生产以及领导干部带头降薪等手段降低成本。
在福建省众多的民营造船企业中,自觉地转方式、补短板、促升级已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一种选择,有些企业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福鼎、福安、罗源、连江、泉州、漳州、龙海、东山等地的民营造船企业抓住渔船更新、改造、升级的机遇,在渔船市场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船舶配套企业发展,这种“产业链效应”也是一季度福建省船舶工业的一个亮点。有一部分民营造船企业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去寻找与自身相适应的产品或合作伙伴,谋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此外,还有部分民营造船企业紧盯民生工程,发挥造船企业的员工团队、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等优势,承接钢结构工程,建设跨海大桥、车站、人行天桥、厂房等。民营造船企业既坦然面对低迷的船舶市场,又积极主动捕捉相关市场信息,进入谋求“先生存、后发展”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