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6-07-12
阅读次数:876
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全面完成“去降补”任务,并对“5+4”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煤炭、化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船舶行业“去产能”方面,该意见提出,2016~2018年,山东省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力争回升到80%以上,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目标。
对此,山东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典型的外向型行业,船舶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与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是不同的。不过,目前来看,山东省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不高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航运市场运力过剩、新船订单不断下降等船舶行业市场严峻的形势下,这种状况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山东省船舶行业目前正在“上下联动”,打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积极开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促进船舶行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船舶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
困扰行业发展 产能利用率偏低
虽然山东省有着优越的岸线资源,但是直到“十五”末期、“十一五”期间,山东省船舶行业才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在高端海工装备、大型豪华客滚船、高端远洋渔船等细分市场领域奠定了国内领先的地位。不过,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山东省船舶行业在企业结构、产业配套、生产效率、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另外,由于订单不足,有的船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配套、生产效率、创新能力总体不高等问题困扰着山东造船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问题被进一步放大,严重影响了山东船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山东省船舶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60%左右”,据该省造船界资深专家透露,近几年来,通过市场调节和政策推动,山东省已经淘汰了一批竞争力较差的船舶企业,或关闭破产,或转产转业。但是仍有一部分船企死而未僵,拉低了产能利用率。同时,山东省造船行业产能结构性矛盾过剩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目前,山东省船舶产品层次总体偏低,主要以普通散货船为主,不具备建造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从企业规模来看,山东省船企多为中小型企业。
“从当前山东省船企手持订单情况来看,保证今年的生产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今后几年山东省的船企的发展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专家表示,在当前船舶行业低迷的市场形势下,从国际、国内造船市场发展以及山东省造船业现实情况来看,山东船舶行业要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解决产能过剩矛盾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要进行全方位的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鼓励升级换代 政府政策扶持
针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指导意见》《关于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其中,《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指导意见》不仅对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力图通过优化产能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而《关于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则将调整优化船舶产业产能结构作为首要任务,并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工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建设。
今年年初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又先后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和《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针对山东省造船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发展思路。“产能利用率是判断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过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变产能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促进企业在设计能力、建造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实现巨大的提升。”专家表示,要将产能利用率从当前的水平提高到80%,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山东省船舶行业转型的思路也逐渐清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山东省船舶行业将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是推动重组整合、优化升级,鼓励骨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另一方面是鼓励船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瞄准双高领域 企业主动求变
今年年初,威海三进船业有限公司和荣成市神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不仅先后成功实现重整开工,并且还在相关的细分市场领域获得了新订单。专家表示,在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出台政策,鼓励造船业开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山东省船企从供给侧的角度出发,针对市场的需求,主动出击拓展业务领域和范围,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进军。
一直以来,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和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主要建造的船型是散货船,相较中航威海船厂,京鲁船业已经在高端远洋渔船市场领域“打出了一片天”,而最近一段时间,这两家船企都成功进入了客滚船建造领域。日前,中航国际船舶发展(中国)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客滚船船东之一——瑞典Stena AB公司旗下的Stena RORO签订了4+2+2艘930客3100米车道的客滚船合同,而这批客滚船将由中航威海船厂建造。京鲁船业也与长岛祥隆水运有限公司签订了49.8米客船及60米客滚船建造合同。专家表示,这些新订单在一定程度上是山东船企实现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将给山东船企在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同时也为山东船企今后继续开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专家表示,山东省在船舶行业转型升级方面,可谓“上有政策,下有措施”,这将使山东省船舶行业通过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山东省船舶行业由追赶型向引领型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实现由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