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4部委发布5大工程实施指南,高技术船舶与海工成为高端装备创新的重点领域之一
时间:2016-08-30
阅读次数:681
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简称《通知》),正式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提出通过政府引导,形成行业共识,汇聚社会资源,突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推动《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细化、落实。根据《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被视为高端装备创新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步入世界造船强国行列,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设计、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的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掌握一批高端海工及高技术船舶设计制造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技术特色的全球品牌。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提出,到2020年,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5%和40%,部分前沿技术和重大装备的概念/基础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关键系统和设备配套率分别达到40%和60%。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破一批深海勘探装备、生产装备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基本具备深海油气开发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加快推进海洋空间综合立体观测网、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深水动力定位原油输送装置等研发和应用;加强深远海应急抢险救助装备研发,突破深海探测设备、饱和潜水装备、水下机器人(ROV)、深水铺管设备和大深度打捞装备的设计建造技术;重点突破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和存储再气化装置、深水钻井船、深水勘察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相关配套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并通过海上试验和实际应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创新成果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转化能力。
其中,在高技术船舶方面,要加快推进智能船舶、超级生态环保船舶、极地科考破冰船、极地运输船舶、高性能执法船舶、高技术远洋渔业船舶、大型豪华邮轮等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深水钻井船、起重铺管船、海洋作业支持船、节能型远洋运输船等高技术船舶系列化研发。在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方面,应重点针对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进行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形成支撑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配套产业集群。开展船用主机、新型船用动力系统、钻井系统、发电设备及系统、电子航海设备智能系统、自动控制设备、货油设备、升降锁紧装置、起重机、动力定位设备和系统、深海锚泊系统、深水绞车系统、水下生产系统和设备、安装检修设备等关键配套系统的攻关,形成标准化、系列化、产业化。
此外,其他几项工程实施指南还明确提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要以突破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方向,建立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工业强基工程主要解决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工程和产业化瓶颈问题,构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绿色制造工程通过推动制造业各行业、各环节的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