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航母工程分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和项目
时间:2016-12-12 阅读次数:715

    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12月11日发布了第四届获奖企业和项目。本届评选产生大奖企业13家、项目9个。同时,还授予表彰奖企业13家、项目8个;提名奖企业14家、项目16个。其中,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航母工程被授予中国工业大奖项目。

  

      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与多家行业协会发起实施。评选宗旨为代表中国工业化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出席了此次活动。
  ■ 关键词1创新+引领
  紧扣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发展。不难发现,这些获奖企业都在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创造国际领先水平。
  例如,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的“高铁列车高可靠性齿轮传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实现了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的全面自主研制,替代进口产品,占领了世界高铁技术的制高点。
  国家电网公司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综合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创新工程,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 关键词2智能+绿色
  获奖企业和项目致力于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瞄准关键工序数字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如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毛纺、棉纺、印染、服装等纺织产业链已建成具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示范基地,引导中国纺织产业向高端迈进。
  绿色制造、持续发展也成为一些获奖企业的显著标签。如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以及装备式工厂化生产方式,创造了建筑设施的绿色环保。黄陵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精煤炼焦—焦炉煤气制甲醇—驰放气制合成氨”和“煤泥、矸石、矿井水、煤层气发电—灰渣制建材”两条产业链,实现绿色发展。
      ■ 关键词3强基+情怀
  一些获奖企业和项目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建设上有创新、有突破。
  例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面向工业智能装备的电信级实时操作系统”项目,经过10余年的研发,成功替代了美国的风河公司产品,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国家信息安全。亨通集团在光纤通信、智能电网和超高压电力传输、海洋通信和电力传输工程等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工业文化,大国情怀。一些获奖企业率先探索和实践,不断提炼中国工业文化的精髓,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如以“引领航天、追求卓越”为使命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生命禁区罗布泊建设120万吨硫酸钾的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等。
  “这代表企业和企业家正在认真思考行业前景、民族振兴、国家实力、历史责任以及对人类的贡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说。
                                                                                               (据新华社报道略作修改)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