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报》对2017年中国船舶工业重大新闻进行梳理,依据新闻及新闻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新闻性、行业影响力进行筛选,并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等各方意见,评选出2017年度“中国船舶工业十大新闻”(按时间顺序排列)。
一、《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

1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国防科工局联合编制的《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行动计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二、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三、“蓝鲸1号”承担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任务

5月18日,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宣告成功,承担此次试采任务的“蓝鲸1号”由中集集团旗下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是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该平台采用Frigstad D90基础设计,配备DP3动力定位系统,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入级挪威船级社。 2017年2月13日,建造的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在烟台命名交付,这是中国船厂在海洋工程超深水领域的首个“交钥匙”工程。
四、中国造世界最大深海智能渔场交付

6月3日,由中船重工武船集团总承包的挪威海上渔场项目在青岛黄岛区武船集团北海海工公司顺利交付。这是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也是目前世界单体空间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深海养殖渔场,为该领域全球首例研发项目。
五、我国新型万吨驱逐舰首舰下水

6月28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海军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该舰下水标志着我国驱逐舰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完善海军装备体系结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要意义。
六、我国新型综合补给舰首舰入列

9月1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军新型综合补给舰首舰呼伦湖舰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举行。呼伦湖舰舷号965,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设计、广船国际建造,可为我海军航母编队、远海机动编队提供海上伴随补给。该舰的交付入列为海军走向“深蓝”奠定了更加坚实的装备基础,标志着海军远洋保障能力跃上新台阶,对于完善海军装备体系结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要意义。
七、9艘22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合同签订

9月19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携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轮船签署了9艘22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该超大型集装箱船是目前全世界载箱量最大、最先进、最绿色环保的集装箱船,中船集团拥有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负责研发设计。同时,该批箱船的核心设备——主机将采用中船集团全资公司WinGD公司研发的全球最大缸径双燃料主机。这是LNG燃料推进系统在大型集装箱船上首次应用,具有开创性意义。
八、中国造船人全面承担起ASEF的核心管理工作

10月26日,国际活跃造船专家联盟(Active Shipbuilding Experts’ Federation,ASEF)第五届理事会和第三届大会在韩国釜山召开。大会一致同意,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民俊正式担任新一届的ASEF主席,中国造船人全面承担起ASEF的核心管理工作。
ASEF于2015年11月在中国南通成立,成员有中国、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十余个全球主要造船国家的造船协会或船企代表,造船市场份额占比全球约90%。2017年7月,经国际海事组织(IMO)第118届理事会批准,ASEF正式成为IMO的具有咨询地位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享有提案权和参会权。
九、新一代造岛神器“天鲲号”成功下水,远程输送能力世界第一

11月3日,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下水。该船融合了当前世界最新科技,是中国疏浚史上高新技术与重型装备制造高度融合的里程碑。此外,其远程输送能力15000米,居世界第一。“天鲲号”是工信部立项的重点项目,2011年10月,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等参研单位,历时5年,圆满完成全部研发任务,并于2015年12月11日开工建造。
十、全球首艘智能船舶问世

12月5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正式发布38800吨智能船舶“大智”号。“大智”号为全球首艘通过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是基于船舶业界知名船型Green Dolphin38800吨散货船的智能升级船型,同时被中国船级社授予智能船符号I-SHIP(N M E I)和英国劳氏船级社授予智能船符号CYBER-SAFE、CYBER-PERFORM、CYBER-MAINTAIN。该船开创了全新的船舶设计、建造、运营理念,突破了全船数据安全共享、设备健康评估、智能辅助决策、船岸一体化等技术难关,实现了船舶智能集成信息平台、智能运行与维护系统、智能航行系统等关键核心系统的自主研制和集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