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江苏高校(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年会在江科大召开
时间:2018-07-09 阅读次数:762

    7月6日上午,江苏高校(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工作会议在江苏科大召开,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江苏科大校长王自力,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主任张海珠出席大会并致辞,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科大副校长俞孟蕻主持会议。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方书甲、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高级专务周国胜、船舶设计大师马延德、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原主任朱江、省经信委民爆船舶处处长张志强以及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的领导和代表70多人与会。
    江苏高校(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江苏科大校长王自力表示,最近,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船舶工业全面向国外开放。全面开放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意味着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这需要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江苏高校(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自2014年正式获批认定以来,在全体成员单位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上一周期,在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组织的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中,中心获得A等的优秀成绩。作为中心的牵头单位,做好中心的建设工作,江苏科技大学责无旁贷,希望各协同单位继续大力支持中心的工作。江苏高校(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需要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行业、企业、地方的密切配合,热切期盼与社会各界真诚合作,协同创新,共同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江苏高校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科大副校长俞孟蕻作中心2017年度工作报告。报告从中心运行与保障、建设与创新成效、后续工作与思路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心2017年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报告指出,2017年,中心紧紧围绕高技术船舶与海洋装备设计、制造、配套等方面开展各项科研创新活动,在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新产品新技术自主研发,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交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等方面不断加强,成效显著。完成了海洋装备增材制造研发中心建设,成为目前华东地区设备最领先、增材制造技术服务最完善的研发机构,也成为镇江高新区和中心大型平台设施建设的一个亮点。建成海洋生物与环境学科联合实验室,为中心围绕海洋领域绿色新材料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了平台。新增各类重大科研项目101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8项。中心培育研发19个海工产品,完成自培育产品“江科大海装”、“深蓝科技”商标的注册申请。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9项。完成行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推进协同单位间实质性合作,不断创新科研协同管理模式,聚焦重大计划项目领域方向,扩大项目份额和内容主导权,提升研发水平推广应用效果,促进科研学科人才融合发展。
    会议观看了《聚力创新 聚焦协同 高水平协同创新的江苏样本》视频,共同回顾了江苏省协同创新计划第一周期的建设成效。会议还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张涛博士、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总裁刘燕嘉、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高级主管顾春卫分别就《把天然气培育为中国的主体能源之一,促进LNG快速发展》《大国重器助力南海可燃冰开采》《海洋装备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探讨》作主题发言。(王琳 夏纪福)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