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第三届船舶行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技术交流大会在常熟举办
4月24日~25日,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船舶行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技术交流大会在江苏常熟举办。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装备工业二司、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船协安全生产分会、修船分会、主要造船省市行业管理部门、地方行业协会、重点造修船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配套供应商等单位的3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副司长刘力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船舶处处长程梦玮出席大会并致辞。
大会以“科技赋能、智慧应急,以高水平安全护航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船舶行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管理体系创新、应急能力提升、风险因素防范、个体防护装备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研讨,旨在推动船舶行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助力船舶行业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郭大成会长表示,当前船舶企业手持订单平均保障系数已达4.3年,生产计划排产至2029年,“保交船、快交船、交好船”的压力增加,丰硕的订单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发展的速度背后是安全的重量。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安全生产的全面提升需要科技、管理与文化的协同发力。郭大成强调,安全生产的根基在于人的觉醒。建议企业一线员工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守护”,管理者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担当”,行业共识从“要我安全”升华为“我要安全”,真正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长城。
刘力强副司长向奋战在船舶行业一线的安全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致以敬意。介绍了工信部在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以及安全生产司统筹推进船舶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开展的重点工作。他指出,船舶行业生产环境复杂,安全风险点多面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船舶企业要更好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三是行业协会要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他表示,全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用科技之智筑牢安全之盾,凝心聚力,共同谱写行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新篇章。
会上,中国船协宣读了《中国船舶行业安全发展倡议书2025版》,呼吁全行业以“零伤亡、零泄漏、零污染”为目标,全面升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逐步构建全球安全生产新标杆。同时,对2024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安全生产标杆企业进行了表彰。
大会特邀国内重点船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安全技术、劳动防护、安全生产等企业的27位专家,重点围绕安全生产标准化经验、船舶修造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风险因素防范、个体防护装备功能需求、AI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等主题发表精彩演讲。
会上,中国船协安全生产分会、湖南永霏特种防护用品有限公司、霍尼韦尔安全防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宜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专家深入解读了船舶行业安全生产相关政策文件和标准要求,并结合行动方案及各自企业的产品特点,就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个人防护新技术解决方案发表了独到见解。
大会重点关注了船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风险防控及安全文化建设。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围绕船厂双重预防机制、FPSO项目安全管理、安全文化赋能企业转型、劳务工程队安全管理、新业态精细化安环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企业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围绕科技赋能安全生产,来自中国船协修船分会、北京广监云科技有限公司、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合肥耀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呼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就智能化提升修造船本质安全水平、AI助力安全生产、数智人文双驱动助力企业安全新航标、人工智能在船舶修造企业安全升级的应用等主题进行了演讲,展示了新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享了他们在前沿领域探索中积累的实践经验。
大会同期还召开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安全生产分会主任委员会。此外,大会还设置了互动研讨、配套供应商产品展示等环节,为与会代表提供了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为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搭建了平台。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大会为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交流学习平台,对引导船舶造修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 吴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