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郭大成会长“把脉”船舶工业发展
时间:2015-05-19 阅读次数:1469
      5月6日,在山城重庆举行的中船协第二届会长高峰会议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详细阐述了对船舶工业发展的思考。

      对接战略抓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向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强有力的高层声音昭示着船舶工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经济新常态下,船舶工业应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抢抓发展机遇。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实施海洋战略、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强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作支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积极开展海洋双边和多边合作,需要先进的海洋装备来支撑,这为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大的战略机遇,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缓解造船产能过剩具有极大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为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带动包括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等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船企创造了市场机遇。而“一路”则为船企带来了更加直接的利好,那就是由海运贸易和海洋资源开发带来的海洋装备需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和港口需要完善,其对于船舶的需求可能会出现大幅增长。我们应关注各种船型的需求,如轮渡、渔船、汽车滚装船、油船,以及中小型散货船和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
      长江经济带建设  目前长江上有15万艘营运船舶,但是标准化率和现代化程度相对不高。船舶工业应做好长江沿岸船舶工业布局规划和优化整合工作,加快现代节能型环保型船舶的研发、建造、推广、使用,促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依托长江经济带打造船舶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制造2025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提出10大重点领域就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规划草案中也将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列为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因此,船舶工业应抓住此次重大机遇,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研发与建造“双轮驱动”,强化并夯实核心技术和基础工艺,促进业务板块多元发展等,“破冰”前行。
      “互联网+”行动计划  应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进一步改造传统造船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提升造船过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这既是我国船舶工业领域的技术革命,又是提升我国造船业现代化水平的绝佳机遇。
此外,水权与陆权并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自贸区建设等都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提供潜在机遇。
配套政策密集出台  船舶工业发展还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系列政策的坚定支持。
      去年11月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征求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4年版)修订意见的函》、《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等配套政策。同时,地方政府也在加紧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巧妙处理几对关系       船舶企业如何抓住发展机遇?郭大成会长与大家交流了看法,建议处理好几对关系。
      定位准与转型稳  仔细观察,发展得好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准确的定位。建议资金筹措、研发能力、建造实力、企业规模等方面优势突出的大中型企业,应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和建造等方面发挥主导及引领作用。优质中小企业,则要面向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在优势领域形成特色和品牌。而处于“边缘”的企业,如果自身定位困难,应尽早考虑转型,寻求企业发展新路径。
      做好主业的同时,要主动稳步升级。既不能只在产业链低端徘徊,也不能盲目追求高端,应该在保持量的基础上向高端迈进。
      强创新与夯基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活力,最终要被市场淘汰。今后创新仍是我们的最重要的任务,必须下功夫花气力抓好。但是不能在加强创新的时候,弱化了基础性工作。
      “强基唯实,创新蓄力”。在强基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强基,两者都不能忽视,都必须加强。
      重建造与优服务  船舶建造的能力和水平,每个企业都十分重视,也是最下功夫的工作。对于服务的问题,在可能一些企业看来就没那么重要了。然而,售后服务是企业实现赢利的重要途径,是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是船东选择产品的重点考虑因素。
      “建造为本,服务至上”,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微笑曲线两端部分在利润蛋糕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加快国内外售后服务支撑平台建设,扩展国际船舶产业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船舶产业链条势在必行。
      上规模与求效益  企业发展,应始终坚持效益导向原则。企业是肌体,效益是血液,规模是骨架。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事关企业生死存亡。
      “规模适度,效益优先”。规模和效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没有效益的规模,是乌托邦帝国,经不起考验的“纸老虎”;没有规模的效益,是小富即安,缺乏鸿鹄之志的“燕雀”。越是在保增长的关键时刻,越要统筹考虑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问题,两者兼顾,协同发展。
      自律与他律  国际船市近年来深陷周期性低谷,恶性竞争时常发生。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船舶工业需要竞争。但应该是有序竞争、公平竞争,任何恶性竞争的结果都将是一把“双刃剑”。个别企业已经饱尝了恶性竞争带来的苦果,低价从别人手里争来的订单不但没有带来效益,反而使自己陷于连年亏损的泥潭。因此,企业要加强自律建设,坚守“利己不损人”的底线。同时,更多需要通过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则规范、诚信经营公约等作为共同遵守的约定,以有效抵制恶性竞争,监督企业、规范行业、维护公平。
      “自律是本,他律是基”。企业既要规范自身生产经营行为,提升企业“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做到严于律己;又要遵循行业规则规范,接受行业组织和同行的监督,诚信经营。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