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中船澄西提前交付62000吨重吊多用途船
时间:2022-06-16 阅读次数:1984

      6月15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为中波轮船股份公司建造的第四艘62000吨重吊多用途船“永興”轮以视频“云交付”的方式签字交船,比合同期提前168天交付标志着公司为中波轮船建造的4艘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圆满收官,体现了中船澄西强大的保交船能力。

      中波公司总经理朱德章先生、Maciej Lepicki先生,交银租赁航运业务总监方修志先生,中船贸易副总经理吴爱军先生,中船澄西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子友先生通过视频方式签署交船文件,陆子友、朱德章、方修志为新船交付致辞,教母金丽玉女士为新船命名并剪彩。

      穿越历史,中波、澄西“再度遇见”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和第一家远洋运输企业,中波轮船肩负着运输战略物资的重要历史使命,为新中国开辟了一条通向世界的“海上铁路”,为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架起了中波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1983年,中船澄西与中波轮船在修船业务上开启了合作,38年后,双方在造船业务上再度携手,共同建造4艘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

      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是目前世界上载重吨位最大的多用途重吊船,船型结构领先,能效指标优秀,制造工艺精良,成功入选英国皇家造船师学会《2021年世界名船录》《2021年中国船厂十大最有特色新造船》,船长199.90米,型宽32.26米,型深19.30米,设计吃水11.30米,服务航速14.40节。该型船货舱采用大开口、箱型结构,最大舱长约40米,配置有两台150吨克令吊和两台80吨克令吊,可灵活装载各种尺寸重大件设备货、纸浆货以及各类固体散货等,也可装载集装箱。同时,本船EEDI指标满足Phase3、NOx达到TierⅢ排放要求,满足最新Sox排放要求,绿色、节能、环保,其先进的设计和极佳的适货性,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勇创一流,重吊船建造“接续提速”

      在4艘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的建造中,公司咬定目标,加压奋进,攻坚提效,通过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推动公司造船效率不断提升。据统计,公司建造的4艘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每一艘都实现了提前交付的目标。

      其中,1号船提前25天交付,2号船提前41天,3号船提前133天,4号船提前168天。波兰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Marek CIESIELCZUK先生,中波轮船公司总经理Maciej LEPICKI先生对我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持续提能提效、高质量完成4艘船舶的建造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在4艘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的建造中,由于疫情防控影响,造船关键设备和生产材料严重受阻,公司坚持以“策划、执行”为抓手、以“保交船”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党建+项目”的成功经验,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广泛开展劳动竞赛。项目团队立下“愚公志”,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确保安全管理无真空,生产进度有保障,切实增强了项目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在4号62000吨船码头调试期间,江阴疫情猝然爆发,公司被迫采取临时封控措施。

      关键时刻,公司造船战线紧紧围绕“战疫情”、“稳发展”、“保安全”工作目标,及时调整工作手势,聚焦4号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试航节点,通过“摆渡”的方式把船东、船检、服务商和相关方人员直接接到船上,项目总管带队按单人单间进行专项管理。同时,积极策划外部其余未到服务商来司,确保了该船的顺利试航和圆满交付。

      映照未来,澄西品牌“持续点亮”

      近年来,公司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按照“做精主建船型、做优拓展船型、做大细分船型”的工作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的造船谱系,在保持散货船建造国内领先的情况下,积极进军冷藏集装箱船、自卸船、沥青船、木屑船、MR油轮建造市场,不仅实现了主建船型承接的批量化,取得了公司在自卸船、沥青船、木屑船等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实现了小型、中型、大型沥青船建造的型谱化,以精品工程铸就了澄西造船新品牌,培育了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4号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的成功交付,为公司努力夺取“双过半”创造了条件,也标志着公司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建造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中船澄西造船品牌,展现了公司近年来在船舶建造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公司将以此为契机,锚定高质量,蓄势再突破,持续提升公司在建船舶的建造水平,为实现“十四五”更快更好发展不懈努力!

(来自:中船澄西)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