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开发海洋能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减税降费、鼓励创新、金融扶持……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带动我国海洋经济全面复苏。特别是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蓝色途径”。
海风可凭:海上风电增速领跑全球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15万千瓦,同比增长102%。江苏、广东、浙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山东、海南、广西积极谋划海上风电开发。
全球风能理事会数据显示,中国海上风电新增容量连续三年领跑全球。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110万千瓦,海上风电总容量超过德国,仅次于英国,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国际能源署预测,2040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与欧盟相当,减排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潮流堪用:潮流能总装规模全球第二
目前我国潮流能总装机规模已达3820千瓦,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英国。年内我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机组将投运,从而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规模化潮流能开发利用技术的国家,在连续运行时间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波浪能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深水养殖、远海供电等方面实现成功应用,创造多项全球首次。我国500千瓦波浪能装置“舟山号”“长山号”先后开展海试。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制的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通过法国船级社认证,可提供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具备120千瓦清洁能源供电能力,搭载自动投饵、鱼群监控、水质监测等现代化渔业设备。
绿色转型:海洋油气开发量价齐升
上半年,我国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9%和6.3%,6月末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比上年末上涨45.0%,海洋传统行业全链条加快绿色转型。
上半年首个海上“绿色油田”在渤海建成投产,引入了创新型环保设备实现减排增效。国产自主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海试任务近日完成。本次海试低成本、高效率获得了高质量测井数据,验证了国产自主深水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创下我国依靠自主力量进行海洋水合物钻进作业深度和水深两项纪录。
(节选自新华社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