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彦庆秘书长应邀出席芬兰海事交流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2020年8月13日,由芬兰驻上海总领事馆、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举办的芬兰海事交流活动(Finish Maritime Event)在上海芬华创新中心举行。会议由芬兰驻华商务局创新中心的MIKA主任主持,除现场30多名芬兰在沪的海事工业合资企业代表参会外,同时连线芬兰国内60多名行业企业界人士和专家,是当前疫情条件下芬兰海事界极为关注的一次重要的交流研讨论活动。芬兰驻华商务参赞、东亚事务协调官Jusa Susia 在开幕式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芬海事工业合作的成就,对中国在抗疫中的坚强决心和全国的团结意志给予了高度赞赏。受主办方邀请,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出席现场会议,并发表了题为“中芬海事工业相互了解、务实合作、创新和共享的新起点”(New Starting Point for Mutual Understanding, Practical 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Sharing in Sino-Finnish Maritime Industry)的主题发言,激发了线上线下与会人员展望未来中芬海事工业深度合作的热烈响应和研讨。
海事工业是芬兰传统优势产业,产业覆盖面宽,技术先进,产品优良,在特种船舶与高端海洋装备设计和建造、工业软件和应用系统、智能航运整体解决方案、绿色产品技术等多个领域享有较好的技术优势。芬兰海事工业从业人员占芬兰全国劳动人口的2%,年产值130亿欧元,占全国年总产出的3.3%。此次交流活动是芬兰海事工业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中芬海事工业在后疫情时代深度合的一次尝试。
李彦庆秘书长在发言中系统介绍了中国船舶工业近期的发展情况、疫情对产业的影响以及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的成绩,并对未来中芬合作的前景进行了探讨。他在发言中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所形成的市场低迷有行业长周期发展的内在因素,但在新冠疫情影响作用下形成了对市场的双重冲击,国内外相关企业都饱受压力。国内抗疫措施得力、复工复产坚决、各种支持到位,取得了疫情下较好的发展成果,中国经济和中国造船业均在同期国际比较中交出了靓丽的答卷。未来行业依然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能力过剩的矛盾,中国船舶工业将继续坚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均衡的产业供需格局,同时加速技术升级,开发绿色智能产品,推动先进制造、严格执行环保要求,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李彦庆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支持贸易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积极务实的开放合作,中国船舶工业将继续推动海事工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更高水平、更深融合的中外合作发展、共享发展的新模式。
李彦庆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所采取的一系列更积极和更有效的政策,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信心,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风向标。最近中央提出要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为航运和造船行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未来国内市场的开拓,既有市场总量的增加,也有发展质量的要求,以绿色船舶促绿色航运、以智能技术促智能船舶建设将成为重要的主题,这对于中芬海事工业向前发展带来了新的合作空间。今年1月1日生效的《外商投资法》以及新版“外商投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施行,为进一步推进船舶工业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创造了更宽松的条件。
李彦庆在发言中还就深化中芬海事工业合作、共享发展机遇方面发表了意见。他指出,中芬海事产业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芬兰在船舶设备和船舶设计领域拥有众多杰出的公司,与中国也有很多成功的合作案例,如瓦锡兰、Delta marine、卡哥特科等。中国船舶工业欢迎更多的芬兰公司来华发展并投资中国造船业,中芬两国在绿色技术、国际标准、智能船舶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在实业投资、资本投资、基金投资等领域也存在更深层次的合作机会。
李彦庆表示,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愿意充当中国和芬兰公司之间沟通的桥梁,并建议建设形成更加稳固、富有成效的中芬两国企业之间的对话平台,在政府间定期对话机制的指导下,促进两国优秀企业之间在产业项目上的务实合作。
李彦庆在会议上回答了线上线下提出的问题,并参加了交流会后进行的座谈讨论。芬兰驻沪副总领事Elina参会并作了交流会总结。行业协会研究部门负责人陪同参与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