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抵达南海陵水17-2气田
时间:2021-02-07 阅读次数:1560

2月6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抵达南海陵水17-2气田。

微信图片_20210207105415.jpg

从大雪纷飞的山东烟台出发,穿渤海、过黄海、越东海,这个重5万余吨、40层楼高的海上“巨无霸”,历时18天、航行1600海里,一路“战胜”天气海况的波谲云诡、拖航作业的艰险复杂、多艘拖轮并行的碰撞风险,如期屹立在春光正好的浩瀚南海。

“这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史上的又一个壮举。”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组总经理尤学刚感慨,“陵水17-2气田投产,由此前进一大步。”

项目组副总经理刘孔忠介绍,“深海一号”能源站是我国开发深海油气的重器。中国海油2014年在南海1500米水深海域发现我国首个自营深水大气田陵水17-2,储量规模超千亿,采用经济高效的“半潜式生产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模式开发。其中半潜式生产平台,即“深海一号”能源站,2019年5月开工建造,今年1月14日交付,19日拖航。

国内首次进行如此“大块头”装备的长距离拖航,风险大,挑战多。中国海油无所畏惧,坚毅前行:拖航前成立由国内资深专家组成的拖航团队,反复研究论证作业方案,逐一识别、消除潜在风险;对恶劣天气、拖缆断裂等19种极端情况开展应急演练,制订预案。

拖航中,海上风力一度达9级,浪高5米,浅滩暗礁多。拖航团队日夜坚守,实时调节“深海一号”能源站吃水深度,动态控制航速、拖缆长度和拖缆张力,科学化解大小风险。

“特别是29日进入台湾海峡后,航道窄,可航水域有限,且风大浪高,能源站上部横向摇晃幅度达5米,拖航难度、风险陡然增大。我们派船前方探路,及时掌握天气、水流情况;提前计算潮汐窗口期,确保吃水足够;稳稳控制航速和拖航角度,抵御大风大浪。极窄航区大角度急转向时,主辅拖船密切沟通配合,精心操作。历时52个小时,终于进入南海。”拖航现场组长谢维维说。

“深海一号”能源站将搭载近200套关键油气处理设备,就位后,安装调试“大战”随即开启。就位前一天,已有近80名国内人员从海南三亚出发,准备登陆平台回接锚系。春节期间,他们还将开展更多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陵水17-2投产,可保供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民生用气。借助‘深海一号’能源站,南海更多气田将被开发。投产陵水17-2,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争分秒。”尤学刚表示。

(来自:中国海油)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