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船舶脱硫:威海普益船舶环保蓄势待发
时间:2015-04-08 阅读次数:1853
      在羊年即将到来之际,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前往无锡就研制开发船舶脱硫设备与中船重工七○二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经过磋商交流,双方达成了包括在拓宽市场、行业横向合作方面的一致意见。力争通过技术交流、合作研究、共同申报项目、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多种方式的深度合作,做大做强船舶脱硫设备环保产业。
      瞄准脱硫项目  历经八年攻克
     威海普益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领导说,脱硫项目,因为它对于船舶环保治理带来好处,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他们早于2006年就已开始瞄准并研发船舶废气脱硫技术,采用的是镁基-海水法脱硫,它相比海水法脱硫,在效率上要更加高效,同时更加节能环保,船舶在加装这一设备后可以在使用重油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排放达标。相比燃烧轻质油来说每吨可节约成本600美金以上,每天最少可节省10多万元的燃油费用。为了检验产品性能,他们先后在“冰河”号和“凌云河”号集装箱船舶上,安装了10000Nm3/h处理风量的船舶废气脱硫试用装置,经过实船使用证明,镁基-海水法脱硫,在产品优势上,具有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性高、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脱硫效率高、不易结垢、风阻低、抗腐蚀、体积小、结构紧凑、耗能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该项目的研发也获得了国家的支持,工信部、财政部于2012年11月19日立项,批准研发经费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1750万元。要求将船舶废气洗涤脱硫设备及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列入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其研究目标是针对IMO新规与ECA的要求,开展船舶动力装置脱硫与废液排放技术机理的研究,掌握船舶废气洗涤脱硫设备及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完成系统工程样机的设计与制造,内容具体包括硫氧化物吸收塔、喷淋系统、除雾器、废液分离与接收装置等洗涤脱硫设备系统集成设计技术研究,自动控制及监控系统研究,部件标准化和模块化技术研究,废气洗涤脱硫废液处理与排放技术研究,抗腐蚀性及安全性研究,系统维护技术研究,系统安装工艺技术研究等。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若干年卓有成效的工作,船舶脱硫设备即将通过中国船级社(CCS)认证,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四大产品优势 力拔行业头筹
      威海普益公司介绍,船舶脱硫走在前面的欧洲船配企业,如瓦锡兰、阿法拉伐、英国HK公司等,他们采用是用催化剂为氢氧化钠为主原料脱硫。与国外同行同类产品相比,普益公司一是设备的总体体积较小,便于旧船改造及新船的安装,二是该设备的脱硫技术水平能够达到排放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MARPOL公约中最严格的标准,燃油含硫量为0.1%m/m。三是其设备价格是目前国际同行产品价格的约1/2。四是在同行设备当中,其他厂家产品使用的催化剂为氢氧化钠为主原料脱硫,威海普益公司研发的脱硫设备是采用氧化镁为主原料进行脱硫。而氢氧化钠的成本是氧化镁的4倍。由此看来,船东使用该公司的脱硫设备进行废气处理时成本只有同行业的1/4,最低廉的运行成本无疑是船东最明智的选择。并且由于脱硫设备体积小,船上用电消耗相对减少,成本大大降低。目前航运市场上,因为脱硫设备的生产厂家极少,部分船东进入排放控制区内采用LNG、轻油为燃料以规避处罚。但是使用LNG有弊端,一是续航能力弱,不适合长航线的船舶,二是燃烧LNG会使船舶燃料供应系统变得复杂,增加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成本,三是LNG的储气罐体积较原有的燃油舱大,从而减少船舶的载货量,而且能够提供LNG的港口很少。使用轻油更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改造,增加船东成本,且对动力不足,对发动机造成伤害。综合上述原因,使用脱硫洗涤器是唯一的选择。
      脱硫迫在眉睫  产品即将投产
     从2015年1月1日起,国际海事组织(IMO)《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MARPOL附则V1》)中的0.1版“限硫令”正式实施,全球排放控制区域(ECA)船舶的硫氧化物允许排放量将从1%降至0.1%。这促使船舶运营商采用一切必要手段降低硫氧化物排放量,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装船舶废气洗涤器。普益公司领导说,近期船舶废气洗涤器订单的激增正反映了这一趋势。对于多数船型来说,加装废气洗涤器比其他减排方式更加简单易行。随着全球ECA的扩大和增加,以及对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船舶废气洗涤器市场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普益公司作为亚洲首家生产制造船舶脱硫设备、也是全球首家采用镁基-海水法生产制造船舶脱硫设备的的高新技术企业,争取船舶脱硫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占地570亩的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威海市环翠区西城科技产业园,建设总规模20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投资2.1亿,基本建设工作全面展开,机器设备正在订购中,国内外招商工作同步进行,待取得中国船级社认可证书后,预计下半年可以投产。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