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海事展快讯】节能环保主题
时间:2019-12-05 阅读次数:731

LNG能源

★大船集团展出了液化天然气燃料推进(MARK III型燃料舱)超大型原油船,该船型是大船集团联合招商轮船、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法国GTT、英国LR船级社、共同开发的新一代带有薄膜舱储存系统的LNG燃料动力VLCC,已于11月3日获得LR船级社AIP认可。该船型采用了GTT专利技术的“Mark III”型维护系统,提高了船舶LNG燃料储存空间的利用率;优化分舱布置,实现承载大舱容LNG燃料,从而使得船舶能以LNG为燃料做全球航行,有效保证了VLCC船型的营运灵活。通过采用LNG燃料动力,该船环保性能显著提高,与常规燃料相比,硫氧化物排放减少95%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降低,达到最高的第三阶段TierIII标准,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0%以上,能效设计指数EEDI提前达到第三阶段指标。

大船集团LNG动力VLCC.jpg

★外高桥造船推出集多种节能环保技术于一身的30万吨级双燃料超大型原油轮(VLCC)新船型,船上配备双燃料主机和辅机,可直接满足EEDI第三阶段排放要求;2个C型LNG燃料舱布置在主甲板货舱区域上,在保持货物的装载量和传统VLCC相比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将设计方案对总布置的影响降至最小;LNG燃料舱的容量可以满足从中东到远东航线全航程(一个往返航程)的需要,途中无需加注LNG。该船通过线型优化、主机优选、结构优化,以及采用节能装置、减振降噪等技术,使各项技术指标位居国内外领先水平。船上采用Norsepower固定式弗莱特纳旋转风筒系统。年度综合节能可达8%~12%,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外高桥LNG动力VLCC.jpg

★12月3日,沪东中华与商船三井签约了1艘全球最先进V2.0版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建造合同。与沪东中华正在建造的V1.0版18600立方米加注船相比,新款加注船实现了三大升级:一是高“吞吐”速率。与V1.0版设计相比,装载速率提升25%,最大加注速率明显提高,可以减少“吞吐”作业的时间,提高周转率和安全性。二是高兼容性。不论服务的LNG动力船是采用A舱、B舱、C舱还是薄膜舱的LNG燃料舱,均能实现快速安全加注。三是高覆盖率。采用高、低位双加注集管设计,可实现从小型LNG动力渡轮到巨型LNG动力集装箱船、LNG动力VLCC的船型全覆盖,同时为大型LNG动力豪华邮轮预留加注接口,具备卓越的全球通用性。

沪东中华1.86万立方米LNG加注船.jpg

LPG能源

★12月4日,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与美国船级社(ABS)、欧德利(Oledy)签订了三方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三方将共同开发设计一艘50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LPG)船,ABS将为其提供规范认证等服务。ABS副总裁保罗表示,该型船的一个设计亮点是,将LPG作为推进燃料,允许燃烧LPG。这也表明,面对日趋严格的海事法规下,LPG逐渐成为船企可选择的船用替代燃料。

芜湖.jpg

氢燃料

★12月3日的高级海事论坛主题报告专场论坛上,川崎重工董事长村山滋做了“扩大合作和氢燃料创新”的报告。现在川崎重工已与3家中国合作伙伴合作,即成立并经营了主要生产侧推器的武汉川崎船用机械有限公司,以及两家船企——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川崎重工拥有与氢生产、运输/储存和应用高度兼容的各项技术。现在,川崎重工在澳大利亚正利用上述技术进行氢生产的试点项目,并用船将液态氢运到日本存储和利用。川崎神户船厂目前正在建造用于这种运输的试点船。

★12月3日,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首台500kW级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解决方案。该所研制的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振动噪声低、零排放无污染等优势,是高技术船舶未来发展的理想动力能源装备。据了解,世界范围内,船舶用燃料电池的市场容量大约有160GW。根据国内交通运输部水科院的数据和专家预计,2025年氢燃料电池系统改造船数量和新建氢燃料电池船舶数量分别约400艘和200艘,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氢燃料电池系统可用于多种用途船舶,包括游艇、公务船、渔船、货轮等。国外现阶段船用燃料电池功率一般在350kW以内,正在向500kW-1000kW的燃料电池系统发展。而由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研制的船用燃料电池系统将在内河开展实船示范应用。此款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该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组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氢燃料电池.jpg

液氨动力

★大船集团与曼恩能源方案、英国劳氏船级社共同开发了“C-FUTURE” 零碳排放23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英国劳氏船级社颁发了AIP证书。该船型率先提出“C-FUTURE”概念,创新性的采用液氨为动力燃料,实现船舶零碳排放;曼恩最新研发的液氨燃料主机和大船重工自主研发的燃料供应系统,匹配大型可调螺距螺旋桨,配合轴带发电机,提供船舶推进动力和电力供应;常压、低温、低蒸发率、高舱容利用率的A型燃料舱,为船舶提供了充沛续航。“C-FUTURE”方案是大船集团在绿色船舶和清洁能源应用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开拓性创举,以“零碳排放”为目标,大船集团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了极具前瞻性船舶设计革新,为即将到来的零碳排放船舶市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大船集团零排放.jpg


电池动力

★12月3日上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举办了“君旅号”300客位电动船产品发布会。“君旅号”300客位电动船是由中国船级社认证的国内首条全电动游览船,创造了多项业界第一:是国内首条装载大容量锂电池的全电动客船,也是国内首条采用微型吊舱推进器的全电动船舶,静音效果达到豪华轿车级别标准。中国船舶集团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承担了该船全套动力系统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该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纯电力船.jpg

甲醇燃料

★会展期间广船国际与瑞典Proman Stena Bulk 航运公司正式签订了“2+2”艘5万吨甲醇/燃油双燃料油船建造合同。 5万吨甲醇/燃油双燃料油船将配备最新一代双燃料发动机,可使用甲醇燃料运行。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承接甲醇/燃油双燃料油轮,也是世界第二个甲醇/燃油双燃料船舶项目。目前,甲醇可在全球100多个港口使用,与LNG等同类替代产品相比,拥有显著的成本和安全优势。与常规船用燃料相比,甲醇可减少95%以上的硫氧化物(SOx)和颗粒物以及60%的氮氧化物(NOx))。甲醇燃料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最可行、排放最少且成本最低的一种船用燃料替代品。

甲醇燃料广船国际.jpg

新技术降低阻力

★12月4日,中国船级社、中国船舶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船舶(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领导和众多船东共聚一堂,共同见证我国第一张船舶气层减阻系统的原理认可证书授予仪式。船舶气层减阻系统,通过向船底喷入适量气体,在船底形成均匀稳定的气层,将船底与水有效分离,减少船舶湿表面积,达到降低船舶摩擦阻力和主机功耗的目的。气层减阻系统是一种创新节能技术,可应用于各类具有平底的运输船型,能达到8%以上的节能效果,是广大船东节能增效、新造船EEDI降低30%及以上的最具竞争力的技术手段。船舶气层减阻系统历经原理论证、模型试验、湖泊试验、实船改造等阶段。十年磨一剑,突破了气层稳定形成、自适应控制等关键技术,具备了工程化应用能力。现已成功完成国内仅有的两艘万吨级实船气层减阻系统的应用,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国内首张船舶气层减阻系统原理认可证书的颁发,必将有助于气层减阻系统的实船应用推广,对引领我国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起到积极作用。

气层减阻.jpg

空泡.jpg

风力助推+气层减阻+扭曲舵

★12月4日,由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船舶(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超级节能型88000载重吨散货船在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正式发布,并获颁英国劳氏船级社(LR)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据悉,该型船设计兼顾多航速、多载况及多海况,采用了低阻线型和高效螺旋桨,选用了包括风力助推转子、气层减阻、扭曲舵等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节能技术,并采用变速恒频轴发系统为创新节能装置供电,能效较现有同类型船舶提高20%以上,EEDI相比基线降低超过40%,是在目前市场上采用常规燃料动力的散货船中能效水平处于领先位置的设计方案。

超级节能散货船.jpg

余热回收

12月4日16:00分,中国船级社(CCS)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在CCS展台上举办了余热回收系统原理认可(AIP)颁证仪式。CCS副总裁孙峰、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韩端锋分别在仪式上致辞。孙峰副总裁代表CCS向哈尔滨工程大学颁发了余热回收系统原理认可证书。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余热回收研究方面有长期的积累,完成了余热回收系统配机试验验证研究,初步掌握了船舶柴油机动力系统余热利用的关键技术。

余热回收系统.jpg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