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冰上丝绸之路”北极油气海工装备发展策略》项目启动会召开
时间:2019-10-28 阅读次数:774


2019年10月18日,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承担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冰上丝绸之路”北极油气海工装备发展策略》项目启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中海油研究总院曾恒一院士、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朱英富院士、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谢彬、美钻集团钻井公司总经理张福才、上海交大船建学院书记周薇、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解德、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寿建敏、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大辉、沪东中华开发研究院副所长王佳颖等多家单位20余名专家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曾恒一院士主持。 

 

围绕项目任务书要求,本次会议明确后续研究重点与研究计划,制定北极油气装备调研方案。同时本次会议邀请了三份主题报告,为项目后续开展提供方向参考。与会专家深度交流我国极地海工装备技术,提出了极地海工装备发展的若干建议。

  

海洋战略研究院师桂杰博士代表课题组介绍本项目实施方案与前期研究成果,提出我国亟需发展北极油气海工装备,形成北极海洋油气自主开发能力,保障油气供应安全、降低北极巨额投资风险并推动造船强国建设。

  

沪东中华开发研究院王佳颖副所长介绍破冰型LNG运输船研发经验,提出破冰型LNG运输船设计应重点攻克高冰级破冰性能、高冰载耐低温结构设计、围护系统抗振等关键技术。


上海海事大学寿建敏教授介绍北极LNG进口通道建设前景,指出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仍将不断提高,管道进口和LNG船运进口均处于规模扩展阶段,北极LNG进口仍采用破冰型LNG船运输为主,其经济受到管道气和常规LNG船运的挑战。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刘大辉经理介绍极地海洋工程的应用现状,提出北极海工平台的设计难点,指出未来北极海工装备呈现钻井全封闭化、船体高抗冰化、控制自动化、操作智能化等发展趋势。

与会专家建议应充分结合北极油气开发工程的特殊模式,找准我国在北极油气开发的战略定位,统筹考虑提升装备技术能力、总装制造能力与油气工程施工能力,从能源安全、投资安全、作业安全、产业安全等多角度论证极地油气海工装备的发展建议。

(特约通讯员:李珂)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