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库存海工船“动”起来,外高桥海工迎来了海工装备交付小高潮
时间:2019-08-16 阅读次数:435

央广网上海8月13日消息(记者傅闻捷 通讯员宗小猛)8月13日20时,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海工”)码头起拖的CJ46型H1368自升式钻井平台拖航编队顺利通过洋山港警戒区水域,计划于14日0500时抵达绿华山锚地,后续将由半潜船装运至新加坡交付,最终应用于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项目。

sws.jpg 

为保证该平台拖带安全,洋山港海事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在充分掌握拖带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安全保障方案:通过督促拖航编队严格实施拖带方案,派遣海事巡逻艇对重点时段和重点水域现场护航以及洋山交管中心全程远程监控,滚动播放安全信息广播适时开展交通组织,为这艘“大家伙”提供了良好的海上航行环境,全力保障钻井平台安全便捷出运。

H1368钻井平台总长65.25米,型宽62米,型深7.77米,最大钻井深度 30,000英尺,作业水深可达375英尺,入级美国船级社(ABS),是当前主流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之一,平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洋石油钻探开采装备,主要用于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工程作业。据悉,今年上半年外高桥海工已签约交付两座钻井平台,H1368是外高桥海工2019年首座交付并离港的钻井平台,年内还将计划交付另外2座钻井平台。

近年来受国际低迷油价对海工市场的冲击影响,国际海工市场普遍存在船东撤单、改单以及“交付难”现象,交不出去的海工船与日俱增并不断挑战“库存”高压线。据各方面数据显示,从当前市场状况看,东南亚地区的海工船闲置率最高。各海工船型的闲置率均高于36%,平均闲置率达42%。“冰窟”中挣扎的海工船企不断探索盘活资源、消化库存商业新模式,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受国际油价市场回暖影响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政策刺激,外高桥海工突出重围,创新处理库存海工装备,迎来了海工船交付小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外高桥海工地处上海临港智能制造区,该区域是临港重装备产业高端智造的核心区域,国家级重装备基地,更是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直接腹地。为服务自贸区新片区建设,让这片寸土寸金的“热土”飞出新的金凤凰,洋山港海事局将积极融入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探索具有洋山特色的监管服务经验,以船舶“在港零待时、服务零距离、安全零缺陷、污染零排放”为目标,推动自贸区新片区更高质量的发展。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