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武船造我国首艘3000吨级大型浮标作业船下水
9月29日,武船集团建造的我国首艘3000吨级大型浮标作业船“向阳红22”号在武汉总部下水。国家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观测处处长陈陟、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副局长唐文胜、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长谢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孙利佳、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副总经理余德斌、上海佳船工程监理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道顺、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所长助理杨钟、武船集团副总经理王渭龄为下水剪彩。唐文胜行掷瓶礼。
“向阳红22”号由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设计,是我国首艘大型浮标作业船,具备收放直径10米、自重60吨大型海洋监测浮标的能力。主要用于浮标/潜标定期巡视(登标)维护、定期布放、回收,浮标/潜标应急布放、回收、抢修等保障工作,同时具备执行断面调查等综合海洋调查任务的能力。新船总长89米,型宽18米,型深7.2米,最高航速≥16节,在0至最高航速范围内可实现无极调速和DP-2动力定位,续航力为10000海里。在额定定员60人时,自持力为60天。
该船主推采用两套全回转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具有完善的浮标/潜标保障设备、设施。该型船之所以具备超强起吊浮标能力,是因其艉甲板布置有目前世界船舶领域最专业的浮标作业设备——A型架、6000米缆绳收放装置、登标梯等专业设备。其中,A架主体高26米、宽17.6米,起吊能力为750KN,在国际范围内起吊浮标能力也处于领先水平。
浮标是当前海洋监测最主要的手段。浮标越大能够安装更多的探测设备,可以对海浪、海温、海洋生态环境以及台风、海啸等进行有效监测。过去我国由于缺乏专业船舶,大型浮标的布放、维修存在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该船将有助于我国的海洋观测能力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并提升我国全球海洋观测水平。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启动国家海洋立体观测网的建设,浮标将会布局到太平洋、印度洋。”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观测处处长陈陟向记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