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16年新年献辞:砥砺奋进 科学谋划 全面开启“十三五”船舶工业新篇章
时间:2016-01-04 阅读次数:807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 2016年新年献辞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代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向奋战在船舶工业行业各岗位上的同仁们,致以新年的祝福。

    2015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正确领导下,凭借造船人与生俱有的闯劲和拼劲,砥砺奋进,勇闯难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国际市场份额持续保持第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增速,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大幅提升,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迅速,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世界造船大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015年主要实现以下突破:

    船舶智能制造取得新进展。发布全球首部《智能船舶规范》,启动船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被推广和应用。

    关键核心配套装备研制取得新突破。与瓦锡兰合资成立二冲程发动机公司。国内首台电控智能环保型船用低速主机如期下线,全球首制36000立方米LEG星形三体罐水压试验成功,综合导航系统成功应用实船,国内首台10兆瓦等级大功率船用电力推进系统研制成功。

    战略性、前瞻性产品研发稳步推进。豪华邮轮、新型自破冰科考船、10000车级超大型汽车滚装船、超大型乙烷运输船、20000箱级超大集装箱船、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等船型研发取得积极进展。

    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快。以江苏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为代表的船舶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运行步入正轨,平台直接瞄准市场需求和核心技术、关键领域进行研发创新,补齐“中国制造”的短板。

    行业自律他律规范进一步完善。启动我国船舶修船价格本修订工作,开展船舶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会员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国际地位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第24届JECKU造船高峰会议、第18届上海国际海事会、第九届亚洲造船技术论坛等重大国际展览和会议,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主席国,推动成立亚洲“活跃的造船专家联盟(ASEF)”。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带来的困难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也难以回避。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

    “十三五”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的关键时期。解决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是建设造船强国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着力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加快发展服务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解决诸如关键共性和核心技术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高、配套产业滞后、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提高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而增强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船舶工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全力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平衡发展,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做文章,在化解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上动真格,在三大主力船型市场份额提高上出实招,在国轮国造、国船国旗、国船国配等政策出台上下功夫。

    2016年,我国船舶工业应坚持创新驱动,加大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研发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包括整合全国的科研力量,建设创新大平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强本固基意识,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和效益;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兼并重组及专业化的协同整合等方式,增强产业活力,促进名企、名牌不断涌现;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研发设计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的素质和水平,使之发扬奋勇争先的优良传统,为船舶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让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总战略布局引领下,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深挖自身发展潜力,沉着应对船市风云,瞄准实现四个领先,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建设世界造船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