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胡问鸣出席低速机高峰论坛并演讲
时间:2015-10-20
阅读次数:817
“动力是装备的心脏。目前,我国还没有走在世界前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设备,这是我国装备普遍存在的‘心脏病’,这一问题有望在我们船舶领域率先实现突破。”9月29日,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在上海船用低速柴油机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本次论坛与会者的重要共识和共同努力的方向。
与造船、配套市场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本次论坛在其乐融融的热烈气氛中,中国造船两大国家队——中船重工和中船工业两大集团高层聚会互动,旗下重量级造船、配套单位首次齐聚,国家工信部、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规格之高前所未有,被称为“中国船舶配套业史无前例的盛会”。中船工业总经理吴强、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中船重工副总经理陈民俊、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巡视员曹钢等出席论坛并讲话。胡问鸣说,动力问题不解决,连机械化都算不上真正实现。目前,我国还没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动力设备,航天、航空、船舶、车辆等动力自主化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装备发展的瓶颈。在国家支持下,经过艰苦努力,今年1月中船集团成功收购瓦锡兰低速机研发业务,成立我国目前惟一的高端动力研发、专利公司WinGD公司,加上刚交付首台绿色环保新型主机的中船重工七一一所的自主研发实力,我国船舶工业便掌握了低速机自主研发设计主动权,中国装备“心脏病”问题率先在远洋运输船上实现突破成为可能、指日可待。他呼吁我国船舶设计制造单位采用并向船东推荐我们的自主发动机,主机厂选择造WinGD主机,让国家支持的低速机成果得到更多应用,同时关注关重件和二轮配套。他建议国家通过贴息等方式,提高国产自主低速机市场竞争力;考虑在我国领海实行排放控制区,打破美欧在排放控制上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帮助和推动发动机行业发展,促使船东拆旧补新,拉动新船需求,同时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出我们的贡献。他强调,作为国家队,竞争对手是国际强手。要站在国家层面,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以最小投入和消耗来实现发展目标。在目前全球发动机产能过剩的市场形势下,政府、行业组织、工业部门要共同努力,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瞄准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吴强介绍了收购成立高端动力公司WinGD的过程,指出,作为造船国家队,两集团是一家人,应该团结互助,沟通交流,支持合作,共同与国际强手竞争。相信今后两大集团的交流互动会更加频繁密切,相信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领导下,在行业协会的推动下,在两大集团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未来低速柴油机一定会有好的前景,船舶工业一定会实现由大变强。郭大成说,造船强大,心脏先行。在船舶工业进入3.0时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两大造船国家队联手推进中国动力自主化,意义十分重大。行业协会一手连着政府,一手连着企业,为政府出好主意,为企业搞好服务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将一如既往地帮助船舶工业良性、健康地发展。他建议加强产学研合作中要重视发挥高校的基础研究和专业优势,共同促进行业发展。曹钢说,过去成绩不易,未来挑战更大。船舶总装厂和配套厂是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要共同努力,加强多元化合作,开展国际化协作,打破集团界限,统筹协调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改革释放活力,把资本活力转化成技术活力、产品活力、市场活力和产业竞争力。
来自两大集团所属骨干船厂、柴油机厂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论坛。
论坛期间,吴强陪同胡问鸣一行到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调研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