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两会声音】刘征代表:加大我国船舶工业的科技创新力度
时间:2022-03-08 阅读次数:5309

我国船舶工业的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基础研究工作不能“踏在别人的滑板上出溜”,不然不仅不能掌握科技创新工作进程的自主权,在关键时刻甚至会受制于人。

——刘 征

      政府工作报告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用翔实的数据反映了去年一年国务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分认同《政府工作报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观点。经过多年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些关键技术和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需要在继续做好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再创新的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瞄准全球造船业科技创新的前沿方向,加大对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开创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我国早日建成造船强国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做出了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刘征表示,尤其是在2021年,我国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成绩来之不易。“作为企业界代表,我对政府工作报告对2022年的工作部署感到十分振奋。”刘征表示,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和一些政策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一方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能够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内容,这些减税让利的政策能够更好地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

      “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没有原创,不实现从零到一的跨越,是没有持久力和生命力的,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领域就会被‘卡脖子’。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刘征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的确让人十分振奋。其实,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国船舶行业一直在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不过,总体来看,我国船舶工业在开展科技创新再创新的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全球造船业的科技创新是一种动态进步的过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必须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因此,我国船舶工业必须具备高度的危机意识,不能固步自封,瞄准造船业科技创新前沿,在持续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再创新能力,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基础研究工作的能力,避免被“卡脖子”情况的出现。“我国船舶工业的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基础研究工作不能‘踏在别人的滑板上出溜’,不然不仅不能掌握科技创新工作进程的自主权,在关键时刻甚至会受制于人。”刘征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原始创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刘征指出,目前,国家也已经充分认识到,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还对科技研发、基础研究在税收方面给予了大量优惠。“国家扶持力度这么大,企业也要敢于大胆开展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刘征表示,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和技术,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中国船舶集团也要紧跟国家步伐,集全集团之力加大原始创新、基础研究的攻关力度,企业和科研院所面对市场的需求集智攻关,做好原始创新、基础研究的规划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力以赴打造船舶工业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朝着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的目标迈出铿锵步伐。

(来自:中国船舶报)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