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专栏
朱恺:航运绿色发展风险应对策略
时间:2019-12-12 阅读次数:4050

原载:《航运交易公报》       

朱恺:航运绿色发展风险应对策略

朱恺.jpg

  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在全球生态、资源及环境压力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态发展已成为后续航运和造船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安全为前提、以环境保护为主线、以船舶能效水平为核心内容,进一步减少船舶对环境不利影响,充分体现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水平,航运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目前,《巴黎协定》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C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C内。IMO制定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愿景是在21世纪尽快逐步消除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是到2030年较2008年减少40%的碳排放;2050年较2008年减少70%,年度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50%;到2100年年度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100%。

  航运业积极推进绿色减排。在不同领域、地区,组成诸多相关联盟推进绿色减排。首先是低碳环保GIA联盟,2017年由IMO在其英国伦敦总部设立,参与者包括主要船东和营运商、船级社、发动机和技术制造商和供应商、大数据提供商、石油企业和港口。其次是零排放联盟。2019年,由包括马士基航运、壳牌、嘉吉、中粮国际在内的60多家航运及相关企业、机构宣布共同成立,致力于推动国际航运业脱碳行动。

  除了联盟形式外,2019年,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挪威DNB ASA在内的全球11家主要航运融资银行签署名为《波塞冬原则》的行业框架,目的是将温室气体因素作为发放新航运贷款的优先条件。

  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应用于海事行业,也将助推海事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气体减排应对之策

  航运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实现零排放,实施路径是设立阶段性目标,不断加大海事立法力度,将新要求提前实施。到2030年,要用低碳燃料,通过市场机制淘汰目前在市场上不那么高效、排放较多的船舶。长期来讲,就是实现零碳的原材料应用。

  对新造船而言,需要提高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对运营船而言主要通过技术措施加强能效控制,船队更新换代将进一步加大,高耗低效船舶淘汰进程进一步加快。

  从航运业而言,目前航运业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清洁能源能否解决大型船舶长距离航行的问题;中短期(到2035年),关注点在于如果用LNG作为燃料,一是LNG的供应链是否完善;二是价格可否接受;三是风险是否可控。长期(到2050年),关注点在于LNG船若达不到IMO要求,是否必须采用氢或者其他新能源。

  从船舶可替代燃料而言,天然气和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船用新能源;锂电池因其能量密度较低,将主要用于内河及沿海短途运输船舶,或作为辅助能源;核能在未来将逐步由军用向民用过渡,但受到社会认可度、国际环境等因素严重制约;太阳能和风能因其能量来源不稳定性以及能量密度低等在船舶上主要作为辅助能源。

  在现有船舶减排方面,技术专家引入类似EEDI等措施,发现部分老旧船舶难以满足。据技术专家初步测算,三大主流船型中,全球散货船船队中直接能满足要求的占12%;油轮有32%能够直接满足(中国占53%);集装箱船能直接满足的只占7%(中国占16%)。

  中国船级社行动与探索

  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减排进一步深化和严格,必将推动航运业更加绿色可持续发展。强制性能效指标要求将从新造船扩展到现有运营船舶,减排从技术性措施扩展到市场评价机制,将极大推动航运业的深刻变革。技术突破将进一步加快,与航运绿色发展相关的设计、造船、物流、港口、金融服务等行业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和加大,打造好研究与合作环境,提升激励机制,会进一步提升航运业发展。

  在助推航运业节能减排方面,中国船级社(CCS)采取一系列行动。第一,牵头制定提交41份与船舶能效相关的IMO提案,37条建议被采纳成为IMO国际公约及相关导则、指南、统一解释等,21项建议属首创提出,充分发挥了引领国际标准制定的作用。

  第二,开发绿色船舶规范,并配套开发相应的节能新技术应用指南,包括气膜减阻应用指南、船舶热泵技术应用指南和船舶岸电指南等。

  第三,授予海船绿色船舶附加标志,目前获得该标志的已有200多艘船,包括集装箱船、散货船、LNG运输船、汽车运输船、液货船等船型。

  第四,智能船舶规范中,智能能效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替代燃料及新燃料方面,研制开发涉及LNG作为燃料、其他替代燃料(甲醇/乙醇、生物燃料)、纯电池动力、燃料电池、混合推进等方面的相关规范及指南。

  第五,研制开发船舶使用低硫馏分油、废气清洁系统、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等应用实施指南。

  第六,支持多家船厂、设计单位开发6.35万吨级、18万吨级和20.8万吨级绿色智能系列散货船。

  第七,在网络安全方面进行大量工作。IMO已经颁布新要求,2020年1月1日后,强制所有航运企业把网络安全纳入管理体系。航运企业只有一年准备时间。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